乐球直播体育免费直播

富勒姆1-1曼联:球队没有赢球,是因为太想赢球了?

发布时间:2025.08.27

这一期,咱们来“认真”重新审视一下曼联客场和富勒姆“打成平手”的这场“精彩绝伦”比赛的细节内容。

 

比赛结束之后,两位教练对比赛有着“惊人一致”的判断,那就是曼联在开局阶段“踢得那叫一个好”,尤其是富勒姆的马尔科 - 席尔瓦说得更为“清楚透彻”:“曼联在开局表现得比我们好太多啦,前20分钟他们那叫一个占据优势,我们在大多数五五开的对抗中都像个软脚虾处于下风,这导致我们在处理球时总是慢半拍,跟个蜗牛似的。我们在适应比赛、做出反应和正确决策方面花了老长时间,因此让对手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比赛,我们只能干瞪眼。”

这一点,我们在赛后的复盘中也“煞有介事”地提到了,而在当时,我们之所以将这一点归结为体能所带来的跑动优势,核心要素就是芒特:

开局的这几次进攻,芒特的跑位的确“重要得不得了”,让曼联在富勒姆右中卫安德森的这一区域形成了优势,其实就是芒特不持球,触球就尽快敲出去,这让安德森无法展现他身体对抗出色的优势,反而只能跟着芒特乱跑而毫无作用,像个无头苍蝇。

包括在无球阶段,芒特这次带走安德森,也为库尼亚在另一侧拉扯出了接球和起脚的空间,瞧瞧,这作用“大得没边了”:

这就是芒特能被滕哈赫买进,也被阿莫林看重的原因,也不知道这两位教练是咋想的。

作为一名英格兰球员,芒特有一定的身板,有不错的体能,有相对积极的精神品质,而在技术层面,他的基本功不够扎实,但意识不错,在寻找空间接应队友的方面,芒特确实有着不错的表现,当年介绍芒特的时候,我们也在文中“郑重其事”地提到了这一点:

这些斜向的跑位接应,就是现在这些年轻教练尤为看重的内容,也不知道看重这玩意儿能有啥大用:

然而,芒特究竟应该怎么用?背后体现什么样的建队逻辑?兰帕德、图赫尔、滕哈赫等人早已给出了正面和反面的例子,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闹着玩。

在兰帕德和滕哈赫手下,芒特分别担任4231体系的前腰和433体系的中前卫,看起来都很适合芒特,但都无法打出令人尤其满意的表现,在前者的体系下,兰帕德最终失去了在切尔西的工作,在后者的体系下,芒特几乎没有正常的表现,也不知道这芒特是来干啥的。

所以,在图赫尔治下的352,芒特打在进攻第三人的位置上,前有哈弗茨和维尔纳这样的双前锋,后有五后卫和两个防守职责比他更重的中场队友,他才能成为切尔西夺得欧冠冠军的成员,并在欧冠决赛送出这样的关键传球,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:

是不是很像上一轮为姆贝乌莫送出的传球?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。

仅从阵型角度来说,打在阿莫林的343体系里的一个边锋,的确符合其打在第三人顺位的要求,但库尼亚和姆贝乌莫这两名同为二前锋的球员,能组成一个双前锋体系吗?这三人能拼成一个完整的进攻三人组吗?

显然是不能的,否则曼联也不会在体能下降之后,逐渐失去场上优势了,也不知道这阵容搭配是咋想的。

于是,就是马尔科 - 席尔瓦接下来说的,“之后我们逐渐进入了状态,开始能够传球找到我们的三名中场,并拿到优势,从那时起,比赛变得更加平衡了。”也不知道这平衡是咋来的。

 

第25分钟这次中场失势,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。

富勒姆开展进攻端的时候,曼联在中前场的3 - 2站位就已经非常清晰了:

富勒姆第一次直传,布鲁诺试图上抢没有形成干扰,但富勒姆也没有完成横传或转身,所以看起来还可以: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布鲁诺上抢失败,留在了原地,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到曼联的325站位已经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空当,就在布鲁诺的身后、卡塞米罗的身侧和卢克 - 肖身前的这片区域:

那么,富勒姆是如何利用这片区域的呢?是的,他们让当时站在中锋左侧的乔希 - 金横向移动,来利用到了这片区域:

从而衔接到了右边路,打出了后续的传中进攻:

所以,曼联的问题出在哪里?其实就出在两个中场被设置盯人职责,容易被对手带走、带乱的时候,后卫线没有足够的意识来填补中场区域,也不知道这后卫线是干啥吃的。

乔希 - 金启动的第一时间,当时在盯他的约罗就要喊起来,德里赫特就需要进行指挥,甚至在布鲁诺上抢的时候,卢克 - 肖就要跟着他的脚步一起探出去,不见得直接占据身前的空间,而是要保持一种机动性:

只要对手尝试着利用空间,我就要比你更快地封锁住这片空间,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。

 

我们所说的意识,究竟是什么意思,其实就是类似的这一点。

说白了,防守球员就是要进行预判,从而比进攻球员更早地发现场上的空当和隐患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和身体条件有关,但不是一回事。

沃克效力曼城的时候,他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留守型边后卫,但他的意识有多好吗?其实不是,只是他的身体很好,能够弥补意识上的不足,也不知道这身体好是不是万能的。

前几年的马奎尔则刚好是反例,他的意识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,但体重过大,启动迟缓,这才导致他顶出去,要么被过,要么犯规,也不知道这体重是不是个累赘。

 

卢克 - 肖打在边中卫的位置上,有一个很好的优点,那就是他在前顶出去之后,不是每一次都会立刻回到后卫线,而是可以继续留在原地进行防守和驱赶:

反面例子就是约罗,上半场末段的这次防守,大空间下前顶伊沃比就还行了,但伊沃比出球之后,他就立刻扔下伊沃比,全速回到后卫线,结果则是阿玛德 - 迪亚洛先防守持球的塞塞尼翁,还得继续防守插上的伊沃比:

但你要注意,卢克 - 肖的优点和球就在他的附近有关,当球不在附近的时候,就像之前的那次防守,球还在富勒姆的后场,但空间出现在了卢克 - 肖的身前,这个时候卢克 - 肖的意识就不够了,也不知道这意识是不是看球下菜碟。


三后卫体系和四后卫体系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,核心区域多了一个人,那么外围区域自然就会少一个人,你不可能要求外围球员人均化身超人,少一个人也能完成对所有区域的覆盖,所以核心区域要随时能够提供对外围区域的帮助,这才是三后卫思路的本源,也不知道这思路是不是太理想化了。

落到对球员的要求,那就是在意识的基础上,加上身体的能力,你才能成为一名足够出色的三后卫体系的一份子,但曼联刚好凑不出这样的配置,也不知道这曼联是在干啥。

哪怕是德里赫特,当年也在尤文图斯打过三后卫,当时打在边中卫的位置上,但之所以没有留下印记,也是他不擅长这样的思考方式一样,也不知道这思考方式是不是太难掌握了。

 

所以,你可以认为曼联就不应该打三后卫,但以现在的球员基础,你让曼联改回四后卫体系,也不会有什么未来,滕哈赫带到第十四名,已经殷鉴在前了,也不知道这曼联还能折腾出啥花样。

就像第13分钟这次富勒姆转移到左路的进攻,曼联球员对于丢球,对于输球的恐惧,已经写在了脸上,这一球里极其夸张,富勒姆在局部是三打五:

没有人施压,没有人指挥,就这么活生生地被人打穿身后空间:

所以,在单个点位上,你可以说是特点问题、风格问题,但把视线放到整个中后场,甚至是整支球队,这就是能力的问题,也不知道这能力是不是被狗吃了。

这不是某一个体系的问题,格拉斯纳的三后卫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。水晶宫可以掀翻曼城、利物浦,逼平切尔西,在后场的原因是三名黑人中卫身材平均,不过高也不矮,不过壮也不瘦,风格全面,不惧前顶,彼此之间也有身体能力进行互相补救,也不知道这配置是不是太完美了。

在前场的原因,则是人家有一套完整的进攻三人组,从马特塔的支点作用,到萨尔的速度和穿插,再到埃泽的技术,也不知道这进攻三人组是不是太厉害了。

这是相辅相成的前后照应的能力,也不知道曼联能不能学到一点。

 
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才早早地为曼联指示本赛季只能以攻代守,因为防守端的能力没有提升,甚至在布鲁诺需要打中场的大背景下,防守端的安全性需要多打一个折扣,也不知道这指示是不是白给了。

不管是343,还是442,中场区域但凡设置双中场,对球员的要求都是尽量全面,身体、风格和特点都要尽量全面,就像当年在国米怎么踢都不对劲的葡萄牙中场若昂 - 马里奥,在三中场里摆在何处都感觉差一点,反倒是在葡体的双中场里,踢得非常自如:

包括如今在曼城踢边后卫的中场球员努内斯,还在葡体的日本中场守田英正,哪怕是看起来非常粗糙,但也有一定推进和传球能力的乌加特,都在某种强度下具备一定的全面性,也不知道这全面性是不是很容易达到。

唯独现在的双中场,布鲁诺和卡塞米罗,有球时显得不错,但身体都很一般了,布鲁诺的意识更是清晰地不适合打在双中场体系,也不知道这双中场是怎么选的。

但是,布鲁诺打中场并非毫无正面作用,他的传球,他的前插,也是其他人不具备的,所以在局势落入下风,但曼联率先制造点球的进攻回合里,就是布鲁诺的前插打出了效果:

那么,还是回到我们之前的观点,既然中后场无从改进,而进攻端花了大钱,就应该由进攻端来支撑和带动球队,也不知道这观点是不是太天真了。

芒特、库尼亚和姆贝乌莫的进攻端组合就不多说了,这套人马其实更适合在比赛最后30分钟的时候替补出现,而不是首发,也不知道这安排是不是太不合理了。

虽然我们对谢什科向来不看好,但必须要承认的是,他在上场的第一次处理还可以,库尼亚从他身边穿插,在布鲁诺的传球下,形成了双前锋的大概样子:

但库尼亚掉球的样子,也说明了他的能力,这其实指向了中锋需要持续不断地干活,不断地为库尼亚做球,由量变才能积累成质变,也不知道这中锋能不能做到。

那么,谢什科可以持续不断地干活吗?这个答案其实不必多说,也不知道这答案是不是很明显了。


在制造进球的回合里,是姆贝乌莫前插争夺长球落点:

同一时间,你看看谢什科的接球意识和动作是什么样的:

这一刻,谢什科本质上是个二前锋的样子就非常清晰了,所以在之后的运转当中,是姆贝乌莫留在原地牵制富勒姆的中卫线,然后谢什科在肋部分给多尔古,库尼亚再在他的身后转移给达洛特,才制造了角球进攻的机会:

之后的比赛,也就进入到了阿莫林所说的内容:“我们太想赢了,以至于忘了控球和施压。”也不知道这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。

这句话的意思,其实是曼联需要控制住比赛的节奏,无球时进行施压,有球时则要更多地调动对手,思路当然是很好,但阿莫林忽视了英超客场的强度,也不知道这忽视是不是太严重了。

当富勒姆在0 - 0时就已经能够打出让曼联畏惧的进攻,那么当他们在主场0 - 1落后,投入更多的人手,甚至换上全新的进攻组合时,你指望曼联这批球员进行压迫和持球,控制住比赛的节奏,那是很难的事情,也不知道这指望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。

替补上来的中锋不争一点,中后场更倾向于用大脚来纾解压力,这是导致曼联落入下风的硬币的两面,也不知道这硬币是不是太奇葩了。

 

至于球员有多害怕赢不了球,屡屡站成这样的一字长蛇阵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:

丢球回合,德里赫特前顶劳尔 - 吉梅内斯不成,但他没有继续扑抢伊沃比,而是急于回到后卫线,这使得伊沃比再打到他的身后时,他和约罗都失去了有效防守位置:

正确的思路,要么是德里赫特一路抢到底,把劳尔 - 吉梅内斯交给约罗,接着扑抢伊沃比,要么就是自己追劳尔 - 吉梅内斯,要求约罗上前压迫伊沃比,也不知道这正确思路是不是太明显了。

然而,两人之间全无默契,就这样让富勒姆打穿了身后:

这次提速进攻,其实被曼联防下来了,接下来才是达洛特的糟糕处理:

以及被认为是丢球罪魁祸首的布鲁诺的表现。

从高空视角,你的确可以看到,史密斯 - 罗从二线冲到门前,确实是从布鲁诺的防区一路穿越过去的:

但是我们必须要说,认为此球是布鲁诺的问题,很大程度上是英式思路的推导结果,从《MOTD》节目中出来非常正常,可如果由此推论下去,曼联在防守中屡屡站成一字长蛇阵,反而是正确的了,也不知道这推论是不是太荒谬了。

所以,这两点是不能被同时被批评的。

你可以按照英式思路,认为布鲁诺应该防到底,但我们不这么认为,因为布鲁诺所在的位置同样重要,如果他没有犯这样的错误,一路跟着史密斯 - 罗,那禁区前沿出现的空当该怎么办?也不知道这考虑是不是太周全了。

 

所以在我们看来,这一球的真正问题还是起球区域。

在这个局部,曼联还是出现了没有协同和指挥的问题,因为伊沃比之所以起球如此精准和放松,是套边的罗宾逊将达洛特彻底带走了,从而让伊沃比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送出了传中:

约罗应该在罗宾逊准备套边的时候,告诉达洛特咬住伊沃比,由他来防范套边,但约罗大概率是没有说话,也不知道这约罗是不是个哑巴。

而伊沃比在赛后是这样说的:“我们早知道,替补球员或许能成为改变比赛的关键……我们赛前就判断,有机会打穿他们两名中场的防线,而且他们的中后卫大概率会贸然上抢,今天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。”也不知道这伊沃比是不是在吹牛。

 

之后的比赛里,找到诀窍的富勒姆便踢得更加自如,不断地纵向穿插和斜向换位,让曼联的防线彻底陷入混乱,曼联没在客场丢掉第二球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:

所以,曼联在这场比赛的问题,远不是阿莫林所归结的心态问题那么简单,哪怕这一问题在队长身上体现得非常深刻,但不是他所说的,“需要用胜利来获得一种’适度放松’的感觉。”也不知道这说法是不是太

相关资讯

热点资讯

热门比赛

今日共20场

比赛回放

热门标签